有了神通,能增加学佛的信心吗?

有了神通,能增加学佛的信心吗? 很多佛友觉得自己的精进力弱,常想,我要是有神通该多好啊; 能见光见佛,能见到阿弥陀佛,能见到观音菩萨,一定信心十足! 有他心通,能知他人的心思;有特异功能,一定能让周围的人服我,尊敬我,我一定加倍努力! 有了宿命通,知道自己往世的修行状况,知道周围的亲友的过去,该多好啊! 这些想法是错误的, 这些是修行者不应该有的心态。 第一, 我们开了天眼,视野虽开阔了,但是我们应明白,真佛是无相的! 我们境界中出现的之仙佛,大多是魔所化。 魔最喜欢玩弄人了,总爱变成仙佛控制人。 很多大修行者都明白这个理, 他们生生世世都把自己的天眼遮住,以免被魔所玩弄。 他们知道,修行主要有两大任务, 一是开智慧除所知障。《四十二章经》中讲到“广学博究难”,能深入经藏、能四处求学参访学差别智的人很少; 二是除烦恼障。菩萨们大多是凡夫行,大多在烦恼中证菩提。 他们清楚地明白,“佛法在世间、大道至简、平常心即是道”! 神通对修行没啥帮助的。 第二, 《四十二章经》中还讲了“福贵修道难”。 就是说,人一旦富贵了,就不能吃苦而精进修行了; 俗话说,饱暖思淫欲,好的环境常常使人堕落不上进; 同理,我们有了神通后,可能也抵不住诱惑,修行大多会因此而走偏的。 逆境出人才,逆境中才可能真正让人修行。 第三, 现在学佛走偏的不少,大多是迷于神通。 佛在《楞严经》讲了外道的四禅八定:他们无有智慧,迷于空、明、乐,把神通异境等觉受当究竟。 欲界天、色界天和四空天,都是因为不以智慧开路,迷于神通而轮转于三界。 所以,没有慧眼,没有真正开悟,神通对我们一定是祸害! 如果一个法师,以神通异术吸引信众,那就违背了佛法之理! 佛法应以开智慧为主,修行者的大方向应是除疑惑化心结,以智慧化解烦恼,不要追求神通感受! 神通只会让人自我膨胀,只会增加我慢我大我执,这与佛法之无我背道而驰。 佛法要我们体证的神通在当下,它无遮无隐:感官六根在演变着眼前的世界!

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能不能往生极乐净土?

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能不能往生极乐净土? 问:请法师慈悲开示,观世音菩萨是西方三圣,辅佐阿弥陀佛普渡十方众生离苦得乐,为何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不能往生? 净界法师答:我们没有说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不能往生,现在的问题不是能不能往生,而是直接跟间接的问题。 在整个净土宗的传承当中,最强调持名的是善导大师。 有人问他说:为什么强调持名呢? 善导大师提出一个非常重要的理由,他说:你执持名号,与佛的本愿相应。你念佛直接跟佛的本愿相应,而他提出这个答案以后,历代祖师没有人敢反对,与佛本愿相应。 诸位你要知道一个观念,我们不要用圣道的思考,你要知道净土法门是一个他力加被的法门,他不是自力的法门。自力的法门,我们不要说是哪一个法门高下,因为很难讲,每个人有他适合的法门:有些人适合修唯识止观、有些人适合修天台止观,我们在圣道门的时候,尽量避免说哪一个法门比较殊胜,因为这会引起争执──宗派争执。 但是净土法门就不一样,净土法门的好坏是很明显要区分出来。 你修自力法门,你观察的是你的内心,你内心的妄想是无自性的,因为你生起妄想的因缘不同,这个是《大乘起信论》说的,不是我有这个智慧观照,它说:你生起妄想的因缘不同,所以对治的方法也不同:你有贪烦恼、他也有贪烦恼,但是他贪的生起是在逆境中生起,你是在顺境中生起,你们二个对治贪的方法不一样,所以佛陀讲八万四千法门,各走各的,彼此互相尊重。为什么? 因为你对治的妄想因缘是不同。所以我们在圣道门的时候,避免说哪一个法门好,所以我们在圣道的时候──是法平等,无有高下。 但是净土法门的思考就完全不一样,净土法门,你今天的往生,不是对治你的妄想,是你要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,不是你说就算。那你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,这有它的轨则,你才能够触动弥陀的本愿。 你念阿弥陀佛的圣号是直捷了当,你念观世音菩萨要志心回向。所以我们说,你念观世音菩萨、念地藏王菩萨也可以往生,叫做回向往生;你念阿弥陀佛是一心归命,直接的即众生心,投大觉海,不要回向。 所以我们要知道,你念观世音菩萨也可以往生,但是间接。 当然,有的人说:我念观世音菩萨已经念得很熟了,那你不改也没有关系。不要改,你实在是跟观世音菩萨情深义重,我没有办法放弃观世音菩萨圣号,那我建议你:观世音菩萨念完以后,念十句佛号作收尾,至少要十念的收尾。如果你现在心中还没有决定要念哪一尊菩萨,那是最好,是一张白纸,你念阿弥陀佛最好、最直捷。所以这个是直接跟间接的差别。

《临终备览》 附录

《临终备览》 附录 1http://wap.xynf.com/lz/665_17.html 序文 第一章:关于死亡 第二章:灵魂是否存在 第三章:中阴身 第四章:正确临终处理 第五章:助念 第六章:断气后处理原则 第七章:如何利益亡者 第八章: 设置灵堂。 第九章:殓、殡仪式 第十章: 葬礼 第十一章: 僧伽临终及善后 第十二章: 往生实例 第十三章: 结语 临终切要 附录一 助念通告 附录四 佛教挽幛吊唁词 附录 一 助念通告   一、来访亲友及眷属,请遵守下列事项:   1、务必节哀,万不可在病(亡)人面前哭泣、流泪、与其交谈或触摸其身体、更衣等,以免其割舍不下,无法安心而去,或因疼痛而生瞋恨。   2、此刻最能表达孝思,于病(亡)人最有利者,即是念佛送终,令其安详往生西方极乐世界。   3、助念时,声调高低、速度快慢应得宜,避免咳嗽、喷嚏或其他杂音,以求专一。若未谙助念者,亦请小声随念。   4、念佛时请保持肃静,禁止闲谈,欲谈论他事,请至他处。   5、勿焚烧冥纸、往生钱,或抽烟,以免污染空气,影响念佛。   二、回向文   愿以此功德 回向XXX(亡者姓名)   上报四重恩…

《临终备览》临终切要

《临终备览》临终切要 1http://wap.xynf.com/lz/665_16.html 序文 第一章:关于死亡 第二章:灵魂是否存在 第三章:中阴身 第四章:正确临终处理 第五章:助念 第六章:断气后处理原则 第七章:如何利益亡者 第八章: 设置灵堂。 第九章:殓、殡仪式 第十章: 葬礼 第十一章: 僧伽临终及善后 第十二章: 往生实例 第十三章: 结语 临终切要 附录一 助念通告 附录四 佛教挽幛吊唁词 临终切要 ○本段为《临终备览》之纲领和重点,没时间阅览长篇大论者,读此《临终切要》,既可省时,亦可大大获其临终助念之益,有心人切莫等闲视之。   一、病重时   1、劝慰病者放下万缘,助其完成遗愿,以免挂碍执著。   2、若已回天乏术,切勿急救或使用复苏器,以免徒增病者痛苦。   3、倘已药石罔效,应尽快送回家中,让病者于熟悉环境断气,较为安适,且便于助念。   4、病者饮食,应以素食为主。   5、病者宜事前预立遗嘱,俾子孙处理后事时有所依循。   二、临终至断气后十六小时内   1、勿令执著者靠近,致生情爱或嗔恨。   2、病者若大量出血,为防虫蚁爬上尸身,可于病床四脚放水盘。此系防止人之常情,因挥赶时产生恶念。   3、甫断气勿立即送冰库或施打防腐剂,此作为将令亡人如入寒冰地狱或成守尸鬼。   4、勿急忙沐浴、更衣。   5、切勿临床挥捩,或与病者悲凄话别,以免增其执著,应劝其放下、念佛。…

《临终备览》第十三章:结语

《临终备览》第十三章:结语 1http://wap.xynf.com/lz/665_15.html 序文 第一章:关于死亡 第二章:灵魂是否存在 第三章:中阴身 第四章:正确临终处理 第五章:助念 第六章:断气后处理原则 第七章:如何利益亡者 第八章: 设置灵堂。 第九章:殓、殡仪式 第十章: 葬礼 第十一章: 僧伽临终及善后 第十二章: 往生实例 第十三章: 结语 临终切要 附录一 助念通告 附录四 佛教挽幛吊唁词 第十三章 结语   预作准备,早积资粮   弘一大师尝言:「古人以除夕当死日。盖一岁尽处,犹一生尽处。昔黄檗禅师云:“豫先若不打彻,腊月三十日到来,管取你脚忙手乱。”然则正月初一便理会除夕事不为早;初识人事时便理会死日事不为早。哪堪荏荏苒苒,悠悠扬扬,不觉少而壮,壮而老,老而死;况且更有不及壮且老者,岂不重可哀哉?故须将除夕无常,时时警惕,自誓自要,不可依旧蹉跎去也。」   死亡乃生命必经之历程,亦可谓生命现象之部分。达赖喇嘛尝言,忽略死亡抑或正视死亡,皆不能克服死亡,以其为必然发生之事实。吾人每每为诸事预做准备,虽未知死神何时降临,但知其终必来访,焉能不于事前妥帖预备?   生死乃意识状态之转换,吾人当常作是念:无常随时会降临。纵今日不修行,明日仍须修行;此生不修行,来生仍须修行。今既闻佛法,应透视人生,作心理建设,当知:一切法不可得,世间无一物为我所有。应将金钱化为功德,切莫将之化为恶业。地藏菩萨对大辩长者言:「未来现在善男女等,闻健自修,分分己获。」是以布施放生、印经造像、供养三宝、做诸功德,应趁生前及时行之,倘身后由家属代作,所得利益,七分之中乃获其一,此尚属不幸中之大幸。傥家属不具正信,枉做种种无益铺排,而未能如法利益亡者,岂非徒然!佛道乃独行道,我人一切恶业,须仗由衷至诚以求忏,非何人能取代,是故,与其亡故后由家属代作功德,何若生前精进修行,广学多闻,增长智慧,断除烦恼,培养健全之生死观,方免病危抱佛脚之窘境。   吾人所处乃五浊恶世,具无量苦,而西方极乐净土,乃弥陀愿力所成,具诸庄严。吾人傥能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以至诚恳切持念佛名,求生彼国,自可出娑婆,生极乐。平日可备念珠二串,一为一○八颗,置于佛前,方便计数;一为随身携带之小串念珠,自我惕励,随时念佛。万不可以卑劣自居,谓业重,恐不能生。当知至诚念佛求生者,无论根之利钝,惑之厚薄,皆可蒙佛接引,切不可妄自菲溥。倘作是念,即是未能真信切愿,自无从感佛来迎。   自来修净业者众,往生者寡,其因有二:一为不依佛教,口言净土,心恋尘境;一为未于平日告诸眷属正确临终处理方式,致彼依世俗知见,瞎张罗或更衣哭泣等,反成障碍。是以,倘罹重病,当一心待死,若命不该绝,自能速愈,因为放下身心念佛,最能消业,业消则病愈。否则唯求速愈,若不治亦无由往生,以其生西之志未切也。临终之际,为免眷属处理失当,妨碍往生,平日即应就自己之意旨,嘱咐家属,切莫以谈身后事为不祥而讳莫如深,应令彼等于平日即常持佛号,娴熟正确临终处理,庶不致破坏自己临终正念,亦可使其早植善根。世人遇病及危难,每求神问卜,致杀生害命,诚为不智。当知所有境缘,多由宿业所感,当念佛求忏,自可业消病愈。彼鬼神犹在六道中轮回,浮沉于业海内,何能为人消业?即令彼为有大威德力之正神,较之佛菩萨,直如萤火之于日光。   或以佛法为超度幽冥而设,视为不吉,此乃庸愚瞽见。《华严经》即载,佛升诸天说法,无量天帝共赞佛法最为吉祥。是以当破除邪见,切勿贪生怕死,应将躯壳看破,专志念佛。当知持念佛名,功德利益不可思议,非仅现世消灾获福,亦可为往生之资粮。临终一念至为紧要,傥念佛工深,八识田中具足佛种,何愁不往生。此外,当力行家庭佛化,家属即可为己念佛饬终,复以净友助念,自可神超净域。   平日应具足信愿,斋戒念佛,并广结善缘。以临终一念,为后有生因,彼时,病者无始以来所造诸业,聚集显现,此际唯恃佛号为护身浮囊。善友助念,犹似以无数浮囊,系诸颈项,终抵彼岸。若道念不坚,或因疑成障,或无善友助念,岂非功亏一篑!应备电子念佛机、四字佛号录音带或镭射唱盘(CD),病中宜时时静听,或随念、默持,令耳根常受薰闻,可增上净缘,长养莲胎。   高僧大德临终之际,洒脱自如,自在安详,闻者莫不心向往之,倘能起而效尤,深信切愿,精勤不懈,高登莲品,自可预期。   某比丘自觉业障深重,无福消受十方供养,意欲还俗,老和尚告以:「你今年四十五,若以享年七十而论,仅余二十五年。以二十五年赌注极乐世界,无异以二十五元赌注一千亿,为何不敢下注?」该比丘遂打消还俗之念,精进念佛、用功经教,终至见佛,以五十四岁之年往生。幸闻老和尚言,辛苦九年即得丰硕成果。   实则毋须九年,若坚持对净土之信愿,求生西方仅在一念之间而已。设若有人生重病,自知死期不远,即可摒除诸缘,谢绝亲朋好友探访,关起门来,专心持念四字佛号,并播放「阿弥陀佛」录音带(或念佛机),二十四小时毫不间断。若有人前来,亦告以念佛。因为探视无助于了生死,反而增添眷恋不舍,不若念佛,于己更有实益。能身心放下,如斯实践,笔者敢以性命担保,此人必可赢得极乐世界。

《临终备览》第十二章:往生实例

《临终备览》第十二章:往生实例 1http://wap.xynf.com/lz/665_14.html 序文 第一章:关于死亡 第二章:灵魂是否存在 第三章:中阴身 第四章:正确临终处理 第五章:助念 第六章:断气后处理原则 第七章:如何利益亡者 第八章: 设置灵堂。 第九章:殓、殡仪式 第十章: 葬礼 第十一章: 僧伽临终及善后 第十二章: 往生实例 第十三章: 结语 临终切要 附录一 助念通告 附录四 佛教挽幛吊唁词 第十二章 往生实例   往生之徵验   由死时相貌可判断升沈何趣。倘面呈黑色,乃地狱相;青色为畜生相;黄色为饿鬼相;常色为人相;鲜花色为天相。亡故后,由善恶业,其体温后冷之部位,亦各不同。舍报后,通身冷透,热气归顶者,往生圣道;热气至眼、额者,生天道;至心者,生人道;至腹者,生饿鬼道;至膝者,生畜生道;至脚底者,生地狱道。此说固有所据,亦不当坚执全信,平日但能信愿真切,临终正念分明,辅以旁人助念之力,即可证其往生。   毕生修行,万般放下,无非为求生莲邦。自来往生西方净土者,多有瑞象,诸如:   1、自知时至。   2、面容安详,相貌庄严,犹胜生前。   3、体无恶臭,满室生香。   4、天乐鸣空。   5、见佛来迎。   历来往生者,瑞象不一,唯临终应秉持一原则,即安详最重要。或有荼毗后得舍利者,然以各人修持境界不同,所见舍利颜色亦互异。   《净土圣贤录易解》详录自古迄今,修习净业得生莲邦之贤哲事迹,堪为净土行人之典范,读者可参阅之,以增净土行愿。   典型在夙昔   历来诸祖,深赞净土。身体力行,圆证菩提。幸得人身,当惕励精进,永脱轮回。玆举二例,令众等见贤思齐,当生了办。…

《临终备览》第十一章:僧伽临终及善后

《临终备览》第十一章:僧伽临终及善后 1http://wap.xynf.com/lz/665_13.html 序文 第一章:关于死亡 第二章:灵魂是否存在 第三章:中阴身 第四章:正确临终处理 第五章:助念 第六章:断气后处理原则 第七章:如何利益亡者 第八章: 设置灵堂。 第九章:殓、殡仪式 第十章: 葬礼 第十一章: 僧伽临终及善后 第十二章: 往生实例 第十三章: 结语 临终切要 附录一 助念通告 附录四 佛教挽幛吊唁词 第十一章 僧伽临终及善后   病危   同参道友应悉心照料,如法供应饮食、汤药。病室应保持整洁,焚香以杜绝臭秽。垫褥宜柔软暖和、空气畅通,以减轻病僧痛苦。令其面西坐卧,设弥陀像或三圣像供瞻视。勿与之闲谈他事,应恳切劝其万缘放下,念佛求生西方。   倘病僧住院,见其病情严重,即尽速出院返寺,准备助念。以免院方无法配合临终处理,致遗体遭搬动,益增亡者痛苦。   病僧倘有后事交代,宜预先备妥遗嘱,交人保管,俾助念时可专心致志而无挂碍。   助念   勿悲哀喧哗、沐浴更衣、移动盘腿等。唯轻鸣引磬,助其念佛。速度快慢可先徵询病者意愿,利其随念。将舍报时,加鸣无常磬(即大磬),至断气乃止。倘亡僧为方丈和尚、长老上座、上座法师或他寺退居方丈来驻锡者,应鸣大钟。倘无大钟,则代之以大磬。何故?缘钟磬声可引生正念。   一切施为应俟助念毕,方始进行。注意事项,前已述及。总之,临终至气绝后十六小时,甚为紧要,此际不务他事,唯念佛助其往生而已!   入殓   纵比丘病重,仍禁止女众入寮房,须俟殓毕,方可随喜助念,反之亦然。   不宜厚殓,应衣以洁净旧服,新衣布施他人,以增亡者之福。一切以简约为原则,不尚奢华,棺柩不宜过好。殓后至少停放七日,轮班助念不绝,此时可用引磬、小木鱼,一律念四字佛号。   停龛、停棺期间设灵堂,灵桌上铺黄布,供鲜花、灯烛、茶果(每日更换)。晨、午供饭菜,然应于午前供,晚间不供,以合过午不食之旨。即使晚间施食,亡僧灵前仍不供饭菜。   殡葬…

《临终备览》第十章:葬礼

《临终备览》第十章:葬礼 1http://wap.xynf.com/lz/665_12.html 序文 第一章:关于死亡 第二章:灵魂是否存在 第三章:中阴身 第四章:正确临终处理 第五章:助念 第六章:断气后处理原则 第七章:如何利益亡者 第八章: 设置灵堂。 第九章:殓、殡仪式 第十章: 葬礼 第十一章: 僧伽临终及善后 第十二章: 往生实例 第十三章: 结语 临终切要 附录一 助念通告 附录四 佛教挽幛吊唁词 第十章 葬礼   鸟葬   葬礼依各地习俗、信仰各有不同,约而言之有四,即:土葬、火葬、水葬与鸟葬。此四法由来已久,据《南史》所载:「死者有四葬,水葬则投之江流;火葬则焚为灰烬;土葬则瘗埋之;鸟葬则弃之中野。」   鸟葬行之于西藏,作法为弃尸于野,任鸟啄食。遗体送至荒郊后,吹奏一螺旋形法器,秃鹰旋来啄尸。头骨部分较坚硬,恐秃鹰啄食不动,乃以刀刃或石块敲击之,以利鹰食。藏人重往生,冀求灵魂升天,咸认色身填于鸟腹,魂魄亦随秃鹰翱翔而升天。亦有落后地区,设「弃尸林」,弃尸于林内,任飞禽、野兽食其腐尸。东瀛京都鸟边山,迄至中世,犹盛行风葬。作法为放任遗体风化,其间自必有禽鸟前来啄食。故「弃尸林」、「风葬」与「鸟葬」名虽异而体实同。拜火教沿袭风葬至今,印度孟买某处,为当今世上唯一纯拜火教徒社区,彼于该市内哥拉巴山,设一名为「沉默之塔」之风葬处。每遇葬仪,该处上空必有秃鹰、乌鸦来集。   《穷神秘苑》:「顿逊国…其俗,人死后鸟葬。将死,亲宾歌舞送于郭(郭,外城)外。有鸟如鹅而色红,飞来万万(万万,数量极多之意。),家人避之。鸟啄肉尽乃去,即烧骨而沈海中也。」顿逊为南海古国名。足见鸟葬非行于一时一地,然以「慎终追远」为务之中国,恐难以接受。   水葬   水葬者,顾名思义即葬之于水。作法有二,一为将整具遗体捆以绷带,行宗教仪式,始投之于海。行水葬者,多遵亡者遗愿——愿与大海常存,或为海军亡故于军舰上,或遗体远在外地,不便运回,乃采行之。倘亡者为海军,则将遗体捆扎毕,行军礼始投之于海。证件、遗物交还遗眷。   另一水葬方式为,火化后,将遗骨磨成灰,撒于大海。亦有将骨灰混合面粉,制为丸状,喂食飞禽、水族者。然骨作面丸,须将骨研成细粉,以罗斗筛之,与面粉无异方可,以免小鱼食之鲠刺于腹。   土葬   土葬者,将遗体纳入棺椁而埋之,为中国传统安葬方式。然土葬须具备诸条件,若经济宽裕,略有田产,可葬于自家土地,不与旁人混杂,倘家无恒产,唯栖身公墓、乱葬岗。然每年皆有人亡故,是以年有新冢,如是层层相叠,俟三年五载,恐连墓碑亦难寻获。纵令墓冢犹在,亦难免荒烟蔓草,寻觅耗时。   土葬须虑及风水、地理。修行工深者,心无所着,所见所处皆为好地理、好风水。然于凡夫,则不可言无。就物理学观点而论,历经风之侵蚀、水之阻隔,所生之影响或改变,谓之风水。如棺旁水路,阻挡孔洞,令棺内缺氧,无法产生细菌或电解物质以分解尸体,致尸身不烂,遂成「荫尸」。以科学知识,即可解释风水成因。   一地主之子皆为博士,地理师建议彼等,将双亲葬于某处。彼等斥为迷信,另行觅地安葬。讵料,葬后三载,兄弟中三人相继辞世。地理之说,焉可言无?实则,地理为一客观环境,不识修行者,未能主宰自心,受环境影响自不待言。笔者俗家家人尝求卜,谓祖坟伤及四房。笔者行四,今既出家为僧,何来四房?故倘能致力修行,地理之说,影响不大。   土葬后,俟遗体腐化殆尽,尚须捡骨。据云,男众喜见美色,故双目先烂;女众多造口业,烂自嘴始,待尸身全烂,须四个月至半年。…

《临终备览》第九章:殓、殡仪式

《临终备览》第九章:殓、殡仪式 1http://wap.xynf.com/lz/665_11.html 序文 第一章:关于死亡 第二章:灵魂是否存在 第三章:中阴身 第四章:正确临终处理 第五章:助念 第六章:断气后处理原则 第七章:如何利益亡者 第八章: 设置灵堂。 第九章:殓、殡仪式 第十章: 葬礼 第十一章: 僧伽临终及善后 第十二章: 往生实例 第十三章: 结语 临终切要 附录一 助念通告 附录四 佛教挽幛吊唁词 第九章 入殓、殡仪式 入殓   古代殓分大小,今者多已变通,无严格区分,或皆一并完成,统指为亡者沐浴、化妆、更衣及入棺之仪式称之。入殓时,家属宜念佛,并将此功德回向亡者。   亡者应着何种服饰并无明文规定,民间以穿皮鞋、高跟鞋,恐亡者神识返舍时,会发出声响,故主张着布鞋,此说并无根据,不足采信。目今殓礼,家属辄为亡者备数套古代服饰,穿戴之后,彷若置身古代,头戴瓜皮小帽,直与强尸无异。此种妆扮,令人百思莫解。既为现代人,生前惯常穿着亦为现代服饰,何以往生反着古装?   佛教徒入殓,可着平常服饰或居士服,外罩海青即可。殓衣宜用旧者,不宜用新。新衣布施他人,可令亡者得福,应尚简朴,不务奢华。   佛在世时,并无缦衣,此物系佛法传入中国方创制,非属福田衣,故无固定处理方式,或转赠他人,或遗后代至亲留作纪念,倘破旧不堪,可怀恭敬心火化。   皈依证及戒牒虽有佛像或师父法相,以其非发恶心焚毁,可采火化方式处理。   出殡   殡指大殓后,下葬前之停厝。出殡则为结束停厝,前往下葬。   殓、殡祭品宜用鲜花、水果、素肴,万不可杀生,缘此祭祀所杀生灵之罪,皆须由亡者承担。倘其人生前已无善根,家属复杀生祭拜之,令其挑此杀业,于亡者实可谓雪上加霜,即亲友来吊,亦应款以素筵,切莫囿于世俗之礼,以为非盛筵必慢宾。即令亲友中或有无法接受茹素观念者,为利益亡者,开吊时仍须用素。   出殡行列宜简单隆重,不必请五子哭墓、孝女白琴等壮声势,更不宜请淫歌艳舞团而贻笑大方。应撙节费用,以亡者名义供养三宝、印经、济贫…等。

《临终备览》第八章:设置灵堂

《临终备览》第八章:设置灵堂 1http://wap.xynf.com/lz/665_10.html 序文 第一章:关于死亡 第二章:灵魂是否存在 第三章:中阴身 第四章:正确临终处理 第五章:助念 第六章:断气后处理原则 第七章:如何利益亡者 第八章: 设置灵堂。 第九章:殓、殡仪式 第十章: 葬礼 第十一章: 僧伽临终及善后 第十二章: 往生实例 第十三章: 结语 临终切要 附录一 助念通告 附录四 佛教挽幛吊唁词 第八章 设置灵堂 设灵   灵堂布置宜庄严肃穆,简单隆重。供奉西方三圣,前面悬挂亡者相片,陈设香炉、水果、鲜花等。亡者灵前以莲花灯,代替民间之金童玉女。祭品宜素戒荤。佛像后面垂挂黄布,再置放棺木,亡者遗体为脚朝外方向,应备念佛机,二六时中不停播放佛号。   助念时不宜旁务他事,应俟助念完,始设置往生莲位及灵堂或灵桌,朝夕「捧饭」,此表示,亲虽亡故,子仍按时晨昏定省。   安灵   出殡前,莲位及香炉由灵桌移至出殡奠礼会场,奠礼结束,随棺柩至墓地,安葬后,由孝眷捧回丧宅,复安置灵桌,谓之「安灵」,此时,除祭拜外,或念佛或作佛事,以此功德回向亡者。   除灵   七七四十九日或百日,撤除灵桌,并将莲位及香炉安置于祖先牌位旁,谓之「除灵」。   合炉   将莲位火化,亡者名字写进祖先牌位,与祖先同飨祭祀,取炉灰一小撮入祖先香炉,谓之「合炉」。   祖先牌位应与家中供奉佛像隔开,然一般住家受限于空间及传统作法,无法如寺院另设往生堂,但尽可能另设一低于佛桌之灵案供祀之,倘实无空间安置二桌,始因陋就简,将祖先牌位安于佛像右侧下方。